第五十八章廷議(中)
關燈
小
中
大
第五十八章廷議(中)
“集權,或曰乾綱獨斷。”宋應天府朝堂之中,知制誥費景陽接著說道:“人言李相國乾綱獨斷、獨攬朝政,私議者多矣!今日費某倒是想說,乾綱獨斷有利亦有弊。我朝自崇、觀以來,政出多門,閹官、恩幸、女寵,皆得以幹預朝政,致朝綱混亂,朝令夕改,下卻不知所從,從而貽誤了政事、戰機,三援太原之敗,皆源於此。宰相者,上佐天子理陰陽,順四時,下遂萬物之宜,外填撫四夷諸侯,內親附百姓,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。朝廷之尊卑,系於宰相之賢否。唐至文宗,可謂衰弱,武宗得一李德裕而威令遂振。德裕初相,上言:‘宰相非其人,當亟廢罷;至天下之政,不可不歸中書。’武宗聽之,故能削平僭偽,唐遂中興。李相國元符三年,便狀元及第,不及弱冠,便為我朝推官、判官,不及弱冠,便為一鎮之鎮守。李相國於泉州到任之始,便息水患、平海賊、興水利;輕徭役、薄賦稅,心恤百姓;除舊俗、換新顏,禮行平等;修路橋、興水利,造福於民;大公無私、廉潔奉公。諸君,這些話可非出自費某之口,乃是出自百姓,百姓譽李相國為‘大宋李青天’。李相國治泉、治閩、治江南,體恤民艱,弊絕風清,創辦社學,教民以德,政績斐然。李相公所到之處,百姓皆歡欣鼓舞、額手相慶。李相國剛正不阿,不趨權貴,數次死諫今上,請蔽奸佞之徒,只可惜上為奸佞之徒所蒙蔽,而令李相國身陷囫圇。李相國統兵戰西北、平宋江、征方臘、敗金軍,是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。如此之人,可謂賢良忠直之臣,可謂能臣幹吏,可謂我大宋賢相,且應為我大宋獨相,乾綱獨斷,如此我大宋方能中興,方能收覆故土,以雪靖康之恥。”
“太後、陛下,微臣鬥膽請廢立右相之言。”費景陽向著太後孟氏、趙諶施了一禮後,又對李三堅說道:“費某也請相國收回立右相之議。”
李三堅坐在黃緞錦座,微笑著點了點頭。
“太後、陛下、李相國,我大宋歷任宰相者,保身固寵,不敢為言,以至法度廢弛,馴致靖康之禍。原陛下察德裕之言而法武宗之任,監崇、觀之失以刷靖康之恥。”眾臣被驚得久久不語,良久之後李綱出班奏道:“費庭舉之言,直切要害,臣附議。”
眾臣皆被費景陽震撼住了,同時費景陽深知亂政之害、黨錮之禍的神秘面紗揭開了,或者說是揭開了大宋的傷口,血淋淋的,可謂是觸目驚心。
李綱也是讚同費景陽之言的,因此首先出班奏道。
“臣附議!”
“臣附議!”
“臣所奏與費景陽同!”
“臣所奏與費景陽同!”
“臣請李相國收回立右相之議!”
事情到了此時,無論是讚同還是不讚同的,都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了,否則李三堅秋後算賬,那麽前途就堪憂了。
太後孟氏於珠簾之後點了點頭,於是立右相之議作罷,並在今後的日子裏,大宋一直是李三堅為獨相,獨掌朝政、乾綱獨斷。
法理通達,則名正言順。
李綱為李三堅的從弟,且素有賢名,都坐不上朝廷右相的位置,那麽何人還敢再提此事?提出此事便是丟醜,丟醜倒是小事,若為李三堅所惡,那就大事去矣。
“既然如此,本相就暫竊據此位。”良久之後,李三堅看著李綱微笑道:“你想躲清閑?恐怕沒那麽容易。”
李綱聞言狠狠的瞪了李三堅一眼。
“太後、陛下,臣請旨,李伯紀素有賢名,可為尚書左丞。”李三堅隨後轉身對孟氏、趙諶說道。
“哀家為婦道人家,豈知軍國大事?一切就依相國之意吧。”若說李三堅此前為虛情假意的,那麽此時請立李綱為尚書左丞,參知政事,就是真心實意了...因而孟氏才點頭應允。
於是李綱被擢為大宋新朝廷的尚書左丞,為大宋執政官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“棄尊號,居藩臣,以免引起金人猜忌,再次興兵南下。”宋應天府朝堂之上,大宋吳國公、殿學士、開封府儀同三司、上柱國、左仆射兼門下侍郎、樞密使李三堅看了一眼黃潛善、汪伯彥等人道:“這是什麽狗屁言論?我朝棄尊號,居藩臣,甚至放棄武力,金人就不會南下了?金人就能任我等逍遙了嗎?金人狼子野心,昭然若揭!無論我朝怎樣委曲求全,他金朝廷仍是會興兵南下,仍是欲覆滅我大宋宗社。一味的討好、取悅金人,換來的只能是,金人認為我的是軟弱可欺,換來的只會是金人的更加變本加厲!”
朝堂廷議之時,大宋宰相忽暴粗口,頓將眾人是嚇了一跳,一群文人士子在心中均是暗暗搖頭。
你李三堅目前可是大宋宰相,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再怎樣也不能如此粗鄙不堪吧?不過一眾武臣倒是大感痛快,大有同道中人之感...
不過李三堅是話糙理不糙,實際情況確實如此。
“因而本相決不與金人茍合,決不與金人不談和字。今後但有人敢輕言和者,本相決不輕饒。”李三堅隨後一字一句大聲說道:“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;兵者,不詳之器,非君子之器等等此等道理,本相豈有不知?但這場戰爭乃是金人強加在我大宋的頭上的,我等是不得以而抗之,我等必須與其抗爭到底,奮戰到底,必須與金人誓死奮戰,就算戰至最後一人,也決不屈服。”
“李相相國所言大是!”
“與虜賊誓死奮戰,決不屈服!”
“血戰到底,不破樓蘭決不還!”
“李相國,你就說吧,怎樣與虜賊作戰,下官、小將等甘願為李相國馬前卒!”
姚輿、趙元鎮、許翰、鄧肅、翁彥國、張浚、傅亮、張所、費景陽等朝中一幹主戰之人,紛紛出班大聲吼道,揮舞著拳頭,是群情激昂。
大兄他果然沒變,一直是那麽的強硬,一直是那麽的不甘屈辱,此刻李綱終於滿意得點了點頭。
今日李三堅宣誓似的說出這些話,就是為了震懾朝中文武百官,罷欲和談之人的念想,忽戰忽和,猶猶豫豫,瞻前顧後的,如此便會不戰先敗,大宋吃的這些虧還少了嗎?
“虜賊,豺狼虎豹也!”李三堅擺擺手,讓諸臣安靜下來之後,接著說道:“虜賊大舉南下,劫掠我大宋國器、財物、人口等,燒我房屋、毀我良田,殺我國人,淫我女子,是燒殺擄掠,無惡不作,令人發指,其惡行罄竹難書!諸君,強盜已經闖入了家中,難道我等還要與其把酒言歡嗎?”
“江山如畫,豈容虜騎踐踏?我大宋熱血好男兒,當奮起與其抗爭!諸君,兵馬龍爭兮可論,飄零床頭最堪悲,難道刀劍加於我等頭上,我等還要委曲求全嗎?”李三堅接著說道。
“不,決不!”眾臣一起大吼道。
“殺!殺光虜賊!”此刻宋帝趙諶也是握緊了拳頭,稚聲稚氣的說道。
趙諶可是在金營之中親眼見到金人是如何欺辱宋人的,因而也是異常的憤怒。
太後孟氏聞言拉住了趙諶的小手,輕輕的搖了搖頭。
原來他...是這樣的人...孟氏此時此刻方才領教到了李三堅蠱惑人心的本事,僅僅幾句話就迅速的聚攏了人心,使得從前言和之人羞得是無地自容,今後估計也不敢再言“和”字,令滿朝文武一心一意的準備抗金,準備與金作戰。
他其他的本事且不論,就憑他這個本事,怪不得他手下軍隊如此能打,如此能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孟氏心中暗道。
“戰爭是金人強加於我等頭上的,是強盜闖入了我等的家中。”李三堅隨後接著大聲說道:“也許何時發生戰爭是金人決定的,但何時結束戰爭,卻是由我等說了算,也必須由我大宋決定。強盜不分青紅皂白,強行闖入了我等家中,燒殺擄掠的,想全身而退,甚至想繼續劫掠,沒那麽容易,本相定讓他們有來無回。和平,本相所願也,和平美好的日子,為我等所願也,為天下百姓所願也,但和平向來不是乞求而來的,而是以戰換來的,在這世上,只有勝者才有話語權,只有勝者,才有立足之地,只有戰勝了敵人,才能換來和平,才能令天下百姓過上和平美好的日子,此為亙古不變的道理。”
“戰!戰!戰!”眾臣一起揮舞著拳頭大聲吼道。
其後不久,宋新朝廷便連下兩道詔令,其一便是號令全天下與金誓死奮戰,言“不惜一切代價,與金抗爭到底!”,言“宋無論何人,皆有抗虜之責!”,為“討虜檄文”;第二道詔令就是“殺敵者重賞,通敵者重處!”
兩道詔令很快就傳遍了大宋各地,頓使大宋各地,特別是淪陷於金人之手的路、府、州、軍,是倍感鼓舞,大宋各地也是抗金烽煙四起。
大宋李相國之名,大宋李相國之威望、威信,在朝中,在軍中,在全天下也是與日俱增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集權,或曰乾綱獨斷。”宋應天府朝堂之中,知制誥費景陽接著說道:“人言李相國乾綱獨斷、獨攬朝政,私議者多矣!今日費某倒是想說,乾綱獨斷有利亦有弊。我朝自崇、觀以來,政出多門,閹官、恩幸、女寵,皆得以幹預朝政,致朝綱混亂,朝令夕改,下卻不知所從,從而貽誤了政事、戰機,三援太原之敗,皆源於此。宰相者,上佐天子理陰陽,順四時,下遂萬物之宜,外填撫四夷諸侯,內親附百姓,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。朝廷之尊卑,系於宰相之賢否。唐至文宗,可謂衰弱,武宗得一李德裕而威令遂振。德裕初相,上言:‘宰相非其人,當亟廢罷;至天下之政,不可不歸中書。’武宗聽之,故能削平僭偽,唐遂中興。李相國元符三年,便狀元及第,不及弱冠,便為我朝推官、判官,不及弱冠,便為一鎮之鎮守。李相國於泉州到任之始,便息水患、平海賊、興水利;輕徭役、薄賦稅,心恤百姓;除舊俗、換新顏,禮行平等;修路橋、興水利,造福於民;大公無私、廉潔奉公。諸君,這些話可非出自費某之口,乃是出自百姓,百姓譽李相國為‘大宋李青天’。李相國治泉、治閩、治江南,體恤民艱,弊絕風清,創辦社學,教民以德,政績斐然。李相公所到之處,百姓皆歡欣鼓舞、額手相慶。李相國剛正不阿,不趨權貴,數次死諫今上,請蔽奸佞之徒,只可惜上為奸佞之徒所蒙蔽,而令李相國身陷囫圇。李相國統兵戰西北、平宋江、征方臘、敗金軍,是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。如此之人,可謂賢良忠直之臣,可謂能臣幹吏,可謂我大宋賢相,且應為我大宋獨相,乾綱獨斷,如此我大宋方能中興,方能收覆故土,以雪靖康之恥。”
“太後、陛下,微臣鬥膽請廢立右相之言。”費景陽向著太後孟氏、趙諶施了一禮後,又對李三堅說道:“費某也請相國收回立右相之議。”
李三堅坐在黃緞錦座,微笑著點了點頭。
“太後、陛下、李相國,我大宋歷任宰相者,保身固寵,不敢為言,以至法度廢弛,馴致靖康之禍。原陛下察德裕之言而法武宗之任,監崇、觀之失以刷靖康之恥。”眾臣被驚得久久不語,良久之後李綱出班奏道:“費庭舉之言,直切要害,臣附議。”
眾臣皆被費景陽震撼住了,同時費景陽深知亂政之害、黨錮之禍的神秘面紗揭開了,或者說是揭開了大宋的傷口,血淋淋的,可謂是觸目驚心。
李綱也是讚同費景陽之言的,因此首先出班奏道。
“臣附議!”
“臣附議!”
“臣所奏與費景陽同!”
“臣所奏與費景陽同!”
“臣請李相國收回立右相之議!”
事情到了此時,無論是讚同還是不讚同的,都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了,否則李三堅秋後算賬,那麽前途就堪憂了。
太後孟氏於珠簾之後點了點頭,於是立右相之議作罷,並在今後的日子裏,大宋一直是李三堅為獨相,獨掌朝政、乾綱獨斷。
法理通達,則名正言順。
李綱為李三堅的從弟,且素有賢名,都坐不上朝廷右相的位置,那麽何人還敢再提此事?提出此事便是丟醜,丟醜倒是小事,若為李三堅所惡,那就大事去矣。
“既然如此,本相就暫竊據此位。”良久之後,李三堅看著李綱微笑道:“你想躲清閑?恐怕沒那麽容易。”
李綱聞言狠狠的瞪了李三堅一眼。
“太後、陛下,臣請旨,李伯紀素有賢名,可為尚書左丞。”李三堅隨後轉身對孟氏、趙諶說道。
“哀家為婦道人家,豈知軍國大事?一切就依相國之意吧。”若說李三堅此前為虛情假意的,那麽此時請立李綱為尚書左丞,參知政事,就是真心實意了...因而孟氏才點頭應允。
於是李綱被擢為大宋新朝廷的尚書左丞,為大宋執政官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“棄尊號,居藩臣,以免引起金人猜忌,再次興兵南下。”宋應天府朝堂之上,大宋吳國公、殿學士、開封府儀同三司、上柱國、左仆射兼門下侍郎、樞密使李三堅看了一眼黃潛善、汪伯彥等人道:“這是什麽狗屁言論?我朝棄尊號,居藩臣,甚至放棄武力,金人就不會南下了?金人就能任我等逍遙了嗎?金人狼子野心,昭然若揭!無論我朝怎樣委曲求全,他金朝廷仍是會興兵南下,仍是欲覆滅我大宋宗社。一味的討好、取悅金人,換來的只能是,金人認為我的是軟弱可欺,換來的只會是金人的更加變本加厲!”
朝堂廷議之時,大宋宰相忽暴粗口,頓將眾人是嚇了一跳,一群文人士子在心中均是暗暗搖頭。
你李三堅目前可是大宋宰相,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再怎樣也不能如此粗鄙不堪吧?不過一眾武臣倒是大感痛快,大有同道中人之感...
不過李三堅是話糙理不糙,實際情況確實如此。
“因而本相決不與金人茍合,決不與金人不談和字。今後但有人敢輕言和者,本相決不輕饒。”李三堅隨後一字一句大聲說道:“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;兵者,不詳之器,非君子之器等等此等道理,本相豈有不知?但這場戰爭乃是金人強加在我大宋的頭上的,我等是不得以而抗之,我等必須與其抗爭到底,奮戰到底,必須與金人誓死奮戰,就算戰至最後一人,也決不屈服。”
“李相相國所言大是!”
“與虜賊誓死奮戰,決不屈服!”
“血戰到底,不破樓蘭決不還!”
“李相國,你就說吧,怎樣與虜賊作戰,下官、小將等甘願為李相國馬前卒!”
姚輿、趙元鎮、許翰、鄧肅、翁彥國、張浚、傅亮、張所、費景陽等朝中一幹主戰之人,紛紛出班大聲吼道,揮舞著拳頭,是群情激昂。
大兄他果然沒變,一直是那麽的強硬,一直是那麽的不甘屈辱,此刻李綱終於滿意得點了點頭。
今日李三堅宣誓似的說出這些話,就是為了震懾朝中文武百官,罷欲和談之人的念想,忽戰忽和,猶猶豫豫,瞻前顧後的,如此便會不戰先敗,大宋吃的這些虧還少了嗎?
“虜賊,豺狼虎豹也!”李三堅擺擺手,讓諸臣安靜下來之後,接著說道:“虜賊大舉南下,劫掠我大宋國器、財物、人口等,燒我房屋、毀我良田,殺我國人,淫我女子,是燒殺擄掠,無惡不作,令人發指,其惡行罄竹難書!諸君,強盜已經闖入了家中,難道我等還要與其把酒言歡嗎?”
“江山如畫,豈容虜騎踐踏?我大宋熱血好男兒,當奮起與其抗爭!諸君,兵馬龍爭兮可論,飄零床頭最堪悲,難道刀劍加於我等頭上,我等還要委曲求全嗎?”李三堅接著說道。
“不,決不!”眾臣一起大吼道。
“殺!殺光虜賊!”此刻宋帝趙諶也是握緊了拳頭,稚聲稚氣的說道。
趙諶可是在金營之中親眼見到金人是如何欺辱宋人的,因而也是異常的憤怒。
太後孟氏聞言拉住了趙諶的小手,輕輕的搖了搖頭。
原來他...是這樣的人...孟氏此時此刻方才領教到了李三堅蠱惑人心的本事,僅僅幾句話就迅速的聚攏了人心,使得從前言和之人羞得是無地自容,今後估計也不敢再言“和”字,令滿朝文武一心一意的準備抗金,準備與金作戰。
他其他的本事且不論,就憑他這個本事,怪不得他手下軍隊如此能打,如此能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孟氏心中暗道。
“戰爭是金人強加於我等頭上的,是強盜闖入了我等的家中。”李三堅隨後接著大聲說道:“也許何時發生戰爭是金人決定的,但何時結束戰爭,卻是由我等說了算,也必須由我大宋決定。強盜不分青紅皂白,強行闖入了我等家中,燒殺擄掠的,想全身而退,甚至想繼續劫掠,沒那麽容易,本相定讓他們有來無回。和平,本相所願也,和平美好的日子,為我等所願也,為天下百姓所願也,但和平向來不是乞求而來的,而是以戰換來的,在這世上,只有勝者才有話語權,只有勝者,才有立足之地,只有戰勝了敵人,才能換來和平,才能令天下百姓過上和平美好的日子,此為亙古不變的道理。”
“戰!戰!戰!”眾臣一起揮舞著拳頭大聲吼道。
其後不久,宋新朝廷便連下兩道詔令,其一便是號令全天下與金誓死奮戰,言“不惜一切代價,與金抗爭到底!”,言“宋無論何人,皆有抗虜之責!”,為“討虜檄文”;第二道詔令就是“殺敵者重賞,通敵者重處!”
兩道詔令很快就傳遍了大宋各地,頓使大宋各地,特別是淪陷於金人之手的路、府、州、軍,是倍感鼓舞,大宋各地也是抗金烽煙四起。
大宋李相國之名,大宋李相國之威望、威信,在朝中,在軍中,在全天下也是與日俱增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